9月2日,來自中國工程院等單位的70余名國內知名專家,經過嚴格評審,一致認為中國廣核集團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在安全質量、項目管理、工程建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方面,均達到或超過了預期指標。標志著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這個我國“十五”期間唯一開工建設的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自投入商業(yè)運行以來,其安全性、經濟性等均通過了全方位的考驗,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竣工驗收是全面考核工程建設項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工程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總結建設經驗有重要作用。核電站的竣工驗收工作通常在其商運一至三年內開展。例如大亞灣核電站1994年5月全部建成商運,1996年12月通過竣工驗收;嶺澳核電站一期2003年1月全部建成商運,2004年7月通過竣工驗收。
嶺澳二期驗收會議上,專家組一致認為,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充分吸取了嶺澳一期、大亞灣核電站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的經驗,在確保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嶺澳二期較計劃工期提前建成,取得了國內同類型機組最短建造工期和最優(yōu)造價的成績,綜合技術安全經濟指標設計已達到目前國際同類核電站的先進水平。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采用的中國改進型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CPR1000,以先進、成熟、經過反復驗證的技術為基礎,同時吸收參考電站和國際上同類型電站的運行經驗反饋,對電站實施了多項重大技術改進和完善,進一步提高了電站的安全性、先進性、成熟性、可靠性和經濟性,在同類型核電站中達到國內和國際先進水平。
與國內外眾多在建核電項目相比,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兩臺機組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都實現了提前商運,項目預計比概算節(jié)約17億元人民幣,并且全面實現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設、自主運營的四個“自主化”目標。嶺澳二期的成功建設,為國內外核電建設領域樹立了新標桿。
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兩臺機組商運后,運行穩(wěn)定、可靠。1號機組自2010年10月31日完成商運后的整治性小修開始,一直保持安全穩(wěn)定運行至2011年8月27日與電網解列,進入首次換料大修;2號機組自2011年8月7日投入商業(yè)運行至2012年5月10日的首次大修,始終保持滿功率穩(wěn)定運行狀態(tài)。機組投產商運后首個燃料循環(huán),兩臺機組分別連續(xù)安全穩(wěn)定運行301天、286天,均實現首個燃料循環(huán)零非計劃停機停堆的良好業(yè)績。2013年1號機組能力因子達90.11%,2號機組能力因子達88.95%。
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科技創(chuàng)新亮點頗多。這是我國首次自主完成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從工程設計、關鍵設備制造、建安調試、機組性能試驗與整體啟動,直至接產運營的全過程,全面提升了我國核電工程自主化能力,實現了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四個自主”的國家戰(zhàn)略目標,形成了批量化建設中國改進型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的綜合能力,使我國核電建設與運營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還首次在新建核電機組采用了先進燃料組件、全廠數字化儀控系統(tǒng)和先進主控室、半速汽輪發(fā)電機組和狀態(tài)導向法事故處理規(guī)程等先進技術,在參考電站基礎上實施了包括15項重大技術改進在內的300多項技術改進,實現了核電站由模擬控制到全數字化控制的技術跨越,在機組安全性提升、經濟性能優(yōu)化和技術先進性等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集成創(chuàng)新,形成中國改進型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CPR1000,并成功應用于后續(xù)6個核電項目22臺核電機組的建設。
另外,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在積極推進核電關鍵設備國產化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堪稱卓越,首次成功實現百萬千瓦級核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fā)生器、主管道、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機構、半速汽輪發(fā)電機組等關鍵設備的國產化,全面掌握了核電關鍵設備的設計制造技術,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具備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成套設備生產能力的國家,核電裝備制造業(yè)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在工程管理方面,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首次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自主負責百萬千瓦級核電工程建設,構建了我國首家集核電工程設計、設備采購與成套、建安施工管理、調試啟動等業(yè)務于一體的專業(yè)化核電AE公司,以集約化、專業(yè)化、標準化模式高效推進核電工程建設,建成了國內工期最短、造價最優(yōu)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標桿工程,建立了與國際先進水平全面接軌的核電工程建設管理模式。
通過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我國建立和完善了百萬千瓦級核電設計與建造技術標準體系,形成了一系列核電行業(yè)標準和專利成果,培養(yǎng)了一大批核電行業(yè)專業(yè)人才,為推進我國核電批量化、系列化、標準化發(fā)展,也為我國自主研發(fā)新一代核電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